上周三,笔者在视频号易管直播间给大家带来了以“科学管理的基础——标准工时”为主题的直播分享,趁着刚结束的直播课,给大家总结一下直播课中关于标准工时的内容,也把自己想给大家传递的重点做一下梳理。
其实笔者并不是想去详细介绍标准工时的测定方法,学会标准工时测定并不能产生价值,或者标准工时本身是不具备意义的,它只是一个个数字而已。
笔者更想传达给大家的是标准工时是如何为管理服务的,它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我们常说标准工时是科学管理的基础,是管理的第一步。这里我们先抛开定义思考一下:怎样的管理才算是科学管理?
之所以是科学管理,是因为我们的管理措施是基于观测、统计、分析,是有数据支持的,而标准工时恰恰符合这些特性。
或者通过部分企业案例我们能有更直观的感受,在企业调研或者做项目计划的过程中,PMC负责人经常说的痛点就是——准交率低;不按照计划执行;不是没人就是没设备,同时还有各种质量问题、设备故障……抱怨了一通我们会发现这种企业基本都是没有标准工时的。
那么为什么没有标准工时会导致这种现象?
1、无法识别问题
首先,我们要清楚问题是什么:现状与标准(目标)的差距。
这就很容易理解了,当我们没有标准工时的时候,我们是没办法识别到现场的问题的。
2、无法进行改善
当现场的不良、设备故障都被经验化地看作是常态,那么改善就无从谈起了。
3、不稳定的现场
问题没有被改善,各类问题重复频繁发生,管理层忙于救火;也就打造了不稳定的现场。
4、资源需求分析的缺失
标准工时的缺失就会导致PC部门无法准确计算出物料需求节点,人员、设备、模具需求量,相关的MC/人资/设备/模具等部门就不能提前做出应对,只能在问题发生的时候做出救火动作。
这4个问题,共同导致了计划是不可信的;生产是无法按照计划去生产的以及现场是极度不稳定的。
希望通过以上的内容引起大家对标准工时的关注。
同样标准工时是能够服务各个部门的,可以支持他们做管理决策,例如:研发的产品定位;工艺及结构的选择;销售的产品定价;人资的绩效管理、计件工资等等。
所以希望各位企业管理者都能走出管理的第一步,建立好我们企业的标准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