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标榜自己是负责任的管理者,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要理解这个,先要问,什么是责任。有人说,责任就是担当。好,那担当又是什么?
在企业里,责任大多数时候是一个道德词汇,而不是一个底线词汇。出了问题,领导大多会说下属不负责任。下属不服气,说我为这个事情已经几个通宵了,你怎么可以说我不负责任?这是多么伤人又伤心的话?是啊,一个员工,为了你,这么多日日夜夜帮你受苦受累,你叫他不负责任?
是的。就是不负责任。大多数时候,领导们是忘掉责任的常识的。受苦受累,顶多算得上是敬业吧,即便如此说,还是有些勉强。那到底什么是责任呢?这里有一个标准,只要是他帮你(领导),这就不是责任。只要是他自己要承担代价,这才是责任。
责任就是天塌下来老子顶着。说得出这句话的人,就获得了认可,而认可才是领导的基础啊。所以,承担责任本质上是说,他愿意为完不成这个结果而承担他的违约代价。
在我们的训练营里,我经常会问学员,我说你可不可以明天不迟到?他说可以。我说要是迟到怎么办呢?他说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迟到,我保证不迟到,我用我的人格担保我不迟到。……说得我很无语,如果我们的责任承诺是这种状态的话,那领导得背负多大的道德责任?我如何剥夺得了你的人格?实际上这么简单的责任还是没有做到下移。
结果是给客户的,承诺是给自己的。不迟到是自己要的,而不是领导要的。这个入口错了,就越管越错。你如何让你的合作方相信你?简单的违约责任啊。拍胸脯要是有用的话,那还要合同和法官干啥?
从心理学的角度,敢于公开承诺的,就是完成几率较高的。所以我们对迟到来说,并不需要你用命来担保,而是一个明确的数字就好——以当事人有感觉为标准。你愿意自罚五块钱,还是自罚10个俯卧撑,自己来定就好。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就获得了对方(领导,客户)的认可。我觉得这样才符合负责任的底线要求吧。
责任是一个庞大的话题。也是一个容易被其它词汇混淆的管理课题。一个天天吃喝玩乐的人,可以是负责任的人,因为出了事儿,他要承担代价。一个天天兢兢业业的勤奋的人,也可以是极度不负责任的人,因为出了事儿,他不需要承担任何代价,更不要期待他主动承担什么代价。
组织战斗力的提升,有可能需要从这个角度规范一下领导者的喜好。毕竟,领导总以为大家干等于人人干。而下属却会觉得大家干=别人干=我不干。所以,不要试图去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而是要问自己,为什么在你的管理里出现了三个和尚?
所以问题来了:当一个下属犯了错误的时候,领导要承担什么责任?
我们众多的学员都会回答,连带责任,领导责任,罚款的责任......诸如此类。都对。但都不是核心的问题。领导是下属的客户,下属犯错了,当然你承担了结果没有达成的后果,这也算连带吧,当然没有错。但是领导者的使命并不是做法官来做事后的判断啊——尽管每一件事情都应该有个事后判断。领导者的使命,至少应该是防止这类事情的发生啊——如果事情说得清楚,定义得明确,为何还错了呢?
企业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长期的经营。所以,领导者有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制度设计。下属的错误,多半是制度设计的问题。领导者要承担的是制度设计的责任。不对吗?行为上的错误,如果当事人在合适的制度里,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对自己负责,自然就有结果啊。上帝是制度设计的高手,每个人生病了以后,只要是正常思维的,一定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错误,自己找医生,自己吃药,自己休息。而我们的职业生病了,为何却是等待的状态呢?核心还是制度设计,让每个人对自己负责啊。
我们明确提出中高层领导者的三个责任,即结果的追踪者,制度的捍卫者,文化的传播者。成为领导者之前,首先得是个合格的管理者吧。即对结果并不是亲力亲为,还是确保组织的结果。对团队亦有纪律与制度的要求。对企业文化的实践与传播。挺简单,也挺难。
《论语》里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当然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就是文化传承,德是客户价值之德。礼是职业化常识,纪律)。这样使得人有羞耻之心。不能说员工迟到,交了罚款,从心里感觉没事一样——民免而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