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勤奋者”一开始训练的时候,都会告诉我们说,你的这些格子是不够的, 6格(其实是3格)哪里写得下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呢?
是的,如果把你上厕所也算一件事情的话(还挺重要),16格也写不完了,你偏偏只给了3格。再看一遍时间管理的基本原理,如果先放了沙子,再放小石子,再放高尔夫球,最后还能放几个呢?
所以,训练的误区无外乎以下几点:
1、把所有的事情都当做高尔夫。
不分主次,是典型的不懂执行的做法。越勤奋,越是损害大。
2、做重要紧急还是重要不紧急?
长周期来看,最获得的做法,一定是先放高尔夫,再放小石子,然后才是细沙。高尔夫代表的是重要的大事情,对应结果值很高,依次递减。高尔夫对应的是番茄时钟(完整的时间),细沙代表的,是可以利用碎片时间。
3、为什么只有三格?
意味着你只能选三个高尔夫。如果你发现了多于三个高尔夫,说明你还是没有找到高尔夫,你所认为的高尔夫,其实还是一些小石块而已。所谓重要的事情,不是每一天的流水账,而是对应着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结果,客户,员工三个维度,如果非要多一个,再加上改善或者创新是可以的。这3~4个高尔夫,应当是每一天的工作的极限维度,这也是63天笔记本在设计时,并不是提供无限的维度。勤奋者总是希望慢慢一天的日程表安排,看完以后很有成就感,但实际上如果算上吃饭休息的话,产出是什么呢?
4、这样的产出就提出了“有效产出”的概念
德鲁克讲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史蒂芬柯维讲高效能人士的习惯。都在“效”上下功夫做文章。时间管理讨论的不是勤奋的问题,而是效能的问题。勤奋是心态,效能是更高级别的心态!勤奋者以懒惰为耻,高效能者要以“碌碌为为”为耻!
5、高尔夫,小石子,细沙代表的事情的重要程度,对应的是“产出”,但这并不代表你实际工作里的实际次序。
比喻是比喻,实际是实际,不要被误导。就像考试做卷子一样,你不能一开始送分题不要,非得从最后的大题目开始,极大概率会全部卡在那里。甚至,高手们除了时间管理,还会管理自己的心理与生理管理,譬如上午你的精神状态比较好,就应该做一些思维性的工作。下午容易犯困,则对应地做一些你相对来说兴趣高一些的工作(当然是在有选择的前提下)。譬如我这样的夜猫子类型,基本上思考与研发的工作,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完成的。
啤酒的概念算是给勤奋者一点鼓励。也是深刻的哲理。人不是机器,需要一些“啤酒”,代表的是休闲。但同样,这休闲也是在“最后”。如果一开始倒的就是啤酒,那个罐子能容纳的结果也是不堪设想。《少有人走的路》里提到的自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推迟满足感”,我想着也是对勤奋者的一个肯定。对于时间管理着来说,除了上面所说的“管理”自己的心态,同样,需要学会“经营”自己的心态。
一切都完成的时候,其实也并不需要那么紧绷着,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