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对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人效分类做了简要说明,接下来笔者将从投入、投入产出回报、人本身等三个层面,与大家拉一拉各类人效数据。
投入产出回报类
第二类人效数据——投入产出回报类人效数据,表达的是企业在人的层面进行的投资、投入,获得了何种程度的回报,这些回报可能与经营结果强相关,也可能弱相关,甚至不相关,常见如下数据:
1、人均业绩类
人均业绩类,也称人创业绩类,主要指一定时期内员工的平均业绩,比如人均销售额、人均产值、人均回款额、人均利润、人均毛利等,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类业绩数据背后的人才效率。其中:
(1)人均销售额
人均销售额,指一定时期内,员工的平均销售额,计算公式为:人均销售额=总销售额÷员工人数
(2)人均产值
人均产值,指一定时期内,员工的平均产值,计算公式为:人均产值=公司产值÷员工人数
注:公司产值是指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包括直接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以及生产活动带动的其他相关产业的产值。如果需要考虑生产成本,也可以用总收入减去总成本得出的净产值来代替。
(3)人均回款额
人均回款额,指一定时期内,员工的平均回款额,计算公式为:人均回款额=总回款额÷员工人数
(4)人均利润
人均利润,指一定时期内,员工的平均利润,计算公式为:人均利润=总利润÷员工人数
(5)人均毛利
人均毛利,指一定时期内,员工的平均毛利,计算公式为:人均毛利=毛利÷员工人数
行业数据和上市公司的人均业绩类数据,对企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因为企业体量有所不同,所以相比人均销售额、人均产值、人均回款等数据而言,人均利润、人均毛利等两项数据的参考价值更高。笔者在此就不罗列行业数据与上市公司数据了,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查找、使用。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到底应该选择哪类人均业绩类指标来进行管理呢?笔者这里给出的建议是,尽量避免同时选取过多的指标,因为这样的话,一方面往往什么都抓不到、顾此失彼,另一方面指标过多,就没有重点,各级人员也不知道到底哪方面是企业最关心的。
而应该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的核心经营结果等来进行选取,比如,如果企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则或许选取人均销售额更合适;如果企业处于稳定成熟阶段,则或许选取人均利润更合适;如果企业的现金流受回款制约比较严重,则或许选取人均回款额更合适……
另外,人均业绩类数据,表面看起来,分子是业绩、分母是员工数量,提升该类数据的方法似乎是增大分子、减小分母,但实则不然,如果单纯地缩减员工数量,往往会造成反效果。所以,人均业绩类数据蕴含着一个内在逻辑,即人既是成本、投入,也是资源、资本。因此,提升人均业绩类数据,需基于这个内在逻辑,双向考虑人的作用。
还有哪些数据可以表现投入产出回报类人效呢?关注新易咨询,详见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