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往的精益咨询服务中,我们发现不同的企业,对生产记录的认识是不同的,有的认为生产记录是必要的,也有的认为填写记录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那么我们就需要弄明白,为什么要做生产记录?如何设计好一份生产记录?
通常来说,生产记录是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而产生的。当企业处于规模较小的初创阶段,尤其是处于类似“手工作坊”的阶段,企业生产负责人(这时候往往也是企业创始人)通常只需要管理好不超过10人的团队,靠喊一声就能将自己的指令下达给所有员工。
这时候是不怎么需要生产记录的,因为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在管理者的眼皮子底下,不需要以记录的形式进行信息传递。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人员、设备、物料、场地等要素越来越多,生产活动越来越复杂,管理也随之出现了层级,这时候的管理已经不是靠喊话就能完成的了,管理者也无法做到对生产活动的全面掌控。
生产记录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为管理者掌握生产信息、控制生产运行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所以,生产记录不仅仅是为了便于生产追溯,更是有效的生产管理手段。但是不同的企业,生产记录也是千差万别,有的详细到需要花几个小时完成(如医药企业根据GMP要求设计的记录),也有的简略到没有固定格式、随手拿一张A4纸记录。
什么样的生产记录才是好的记录呢?
一份好的生产记录,首先从格式上应该是固定的,即每个固定的岗位/填写人所需填写的基本信息应该是固定、可重复的,这也是生产分工的必然要求。
如果格式不固定,就会出现记录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情况,甚至遗漏一些关键的控制信息,从而导致管理的误判。
其次,在记录上应该能全面的反映本岗位的关键控制点。所谓关键控制点,就是对生产过程和产品有直接影响的要素,这些要素可能是设备的运行参数、环境的温湿度、物料的状态、人员的操作等等,一旦这些要素中的某个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可能造成产品和生产的不良。
反过来说,只要这些关键控制点被良好地管控在一定范围内,产品和生产过程就是良好的。因此,一份好的生产记录,应该能够全面地记录本岗位的关键控制点。关键控制点的识别方法,可以参考往期文章《如何识别过程质量关键控制点?》一文中的矩阵法。
再次,一份好的生产记录,在全面的基础上,应该尽可能的简洁、明晰,毕竟生产员工的主要职责仍是生产操作——真正创造价值。能以尽可能简洁的形式完成记录,将时间解放出来用于操作,某种程度上是一份记录是否优秀的标准。
日本制造标杆游学(日本TPS世界级管理+极致品质+改善“魂”)实景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