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主要国家制造业来看,我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接近30%,仅次于韩国的31%,高于德国的22%、日本的18%。但从就业人数来看,我国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最高,其次是德国、日本和韩国。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很多制造业行业产量均居于世界第一位。
其实,从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来看,他们从未放弃制造业,且最近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比如美国的“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等发展战略就是想重振制造业。日本东京都制造业仍然很强大,聚集着全国11%的工厂,主要有钢铁、机械、化工、电机、精密仪器、印刷出版和服装等各种产业,东京都制造业企业数量仍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近14%,是仅次于批发零售业的第二大行业。克里斯.安德森曾讲过:任何一个国家向真正强大,就必须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
近几年来,中国制造的神话风光不再,中低端制造因为生产成本的上涨而搬迁到东南亚,高端制造也出现回流母国的迹象。曾经引以为豪的Made in China,在经历了山寨泛滥的尴尬阶段之后,已经变成一个体型臃肿步履蹒跚的巨人,外表看着强大无比,内部却充斥着各种毛病。
一是流动性紧张。产品有销量,质量也认可,为什么企业经营困难,货款回不来,银行又不肯贷,活活逼死人,员工的工资,原料的采购等什么都要钱,如小电机市场好,但流动性紧张让许多企业陷入困境。
二是技术落后。不仅仅是核心竞争力的芯片、设计软件、控制软件等,还包括数控机床、电子零件等,高端与低端制造业都存在这个问题。
三是人才缺乏。这几年虚拟经济、资本市场扰动人心,人住高处走 ?哪钱多往哪走,制造业沉下来的尖端人才少,国之重器少,工匠精神缺失,工程师粗糙。这可正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他如管理水平、内控制度建设、激励机制、创新精神等问题都存在。
每个企业存在的问题不一样,根据存在着问题,制造业企业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出路就有了:
一是补齐关键短板,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制造业体系是最健全的,覆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所有行业和部门,这也是印度等国家与我们的最大差距,但我国制造业在一些行业、某些关键技术、部件和产品上仍未达到最高水平,因此,需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解决制造业发展关键短板问题。
二是加大智能化和绿色化,提升制造业由量到质的转变。制造业需要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结合,要积极发展智能家电、机器人、智能化工厂和智能管理等新兴行业,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制造业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变革。同时,促进制造业的低能耗、低排放和高效发展,重视绿色、低碳制造对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同样重要。
三是建立制造业人才和技术队伍,推进制造业的持续发展。由于收入和工作环境等原因,制造业对人才吸引力较弱。尤其是实用性和技术型人才不足,一定程度也制约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制定鼓励和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人才计划,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制造行业或参与的制造业研发和生产过程,推动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