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1110-4005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管理常识

精益土壤--组织文化

时间:2022-08-18    作者:网络    点击:

曾经谈到过很多精益相关的工具方法、运营逻辑,也谈了很多精益体系建设的话题,这些都是从一线工作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点点滴滴。

今天讨论的话题可能与传统理解的精益工具方法论没有直接关联,但也是我从企业一线精益活动中切身感受到的。我们总在推精益,发展精益,有的企业成功推行精益并从中获利,有些企业半途而废导致对精益失去了信任感。所以我们对精益下结论的时候,无论好坏,我们有想过精益它该为我们背这个锅吗?当我们半途而废而认为精益无用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其他的企业推行成功呢?同样,当我们推行成功并且从中获利,它跟我们当初想的精益带来的样子确定是吻合的吗?是巧合,还是及时调整?我觉得身为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这个问题不能回避,要直面去思考。而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否定自己的过程,否定的过程就是换脑子,换思维的过程。这,本身就是精益。而精益真正为企业带来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思维!

6ee601ac293d56fd8b0686c58369977.jpg

有些企业,为了精益而推行精益,却忘了初衷。降本增效?人才培养?品质提升?设备效率提升?到底是什么?而达到这些的路径,到底有没有想明白?如果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会选择精益?是因为看了一本书?看了一篇文章?还是赶时髦?如果企业的决策者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的话,推行精益本身就是一种极其不精益的行为。

如果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头脑清晰,战略卓越,可以很好地预判出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并且可以清晰地规划出实现路径,精准地把握精益推进的大体方向,精益首先在该企业的发芽是有机会的!注意,这里只是说机会,并不是一定。

有了机会,就是先期条件。种子发芽,不仅需要水、空气、土壤等机会因素,还需要合适的水、合适的土壤和合适的空气。这便是组织文化,也就是精益推进的土壤。有好想法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却很少。正是因为思维决策和决策表现还是两个领域的事情。思维决策带来机会,而决策表现是真正带来实施条件的重要因素。同样,精益的推进,需要这种土壤,也就是组织文化的基础。如果一个企业,因为决策者的性格、经历、制约条件等等因素,并不能够真正起到计划、领导、决策、控制、创新等管理作用,那么即使他有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个想法罢了。试想,如果自己的中基层管理者和员工都不理解你的想法,不体谅你的决心,不认同你的梦想的时候,还谈什么文化?没有文化认同,如何推进事项?难道靠空降?靠咨询公司?谁也靠不住,不过饮鸩止渴。

9454a2f90287967903b4eaed0739ab9.jpg

我曾经见过一个企业。但凡有点地位的管理者,都知道企业出现了问题。什么问题呢,说不清楚,只能笼统地说出成本浪费、人员意识差等摸得到的问题,也就是一些感觉上的问题。但确实是都觉得有问题。就像一个病人,身体的不适应已经遍布全身了,隐隐作痛了,只不过不知道哪里痛,只是综合感觉不舒服。于是,在这种不清晰的条件下,决定引进精益。而下一阶段的问题更大,它会牵扯一些裙带关系、情感义气、犹豫不决等等因素在里面,基本没有管理决策力,即使触犯原则性问题,依然无法有明确的方法对事件进行处理。由于之前的市场和企业模式像温床般舒服,基层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根本感受不到一点点危机感,对新鲜事物的革新更谈不上接受,甚至是彻底地反抗。然后再加上之前说的中高层管理者的管理无力,以及企业问题根因是没有彻底自我否定和精准反思。导致整个精益的过程缺乏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条件,组织文化的土壤几乎消失。那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浪费时代变革红利的案例。而这种情况,就不是请谁,导入什么方式就能解决的问题,病必须自己治理,否则最终就不是改革问题了,绝对会变成存活问题。

精益是时代带来的变革红利。我们要利用它,而不能消费浪费它。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应该要思考,我们的问题根因是什么?解决它的路径是什么?当我们思考清晰后,还有赋之绝对的管理力度,管理行为,打造组织文化,建设改革土壤。这个时候,你的精益之路已经成功一大半了。之后再去研究工具、方法论、逻辑方法和体系搭建。那就是应时代的潮流而上了!

  新易咨询融合“东方管理哲学,现代管理科学,成功管理实践”三位一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依托多业态的中国百强企业管理实践基地,协同近百位管理专家与咨询顾问团队,以自身卓越的咨询实战能力,为企业战略梳理组织运营精益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领导力执行力等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及落地咨询,致力于中国成长型企业的持续盈利!
上一篇: 上一篇:关于第二曲线创新的方法
下一篇: 下一篇:00 后的时代特性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138-1110-4005
点此立即抢占限量名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