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过程中,人们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分为“有附加价值”的活动和“无附加价值”的活动。对于精益来讲,凡是超出增加产品价值所必须的最少量的物料、设备、人力、场地和时间的部分都是浪费。简而言之,浪费就是客户不愿意为你付钱的那些生产过程。据某权威机构对企业增值与非增值活动进行统计的结果表明:在制造的过程中,增值活动只占不到5%,其余的非增值活动中又包含约60%是必要但不增值的,还有约35%是既不必要也不增值的活动。就相当于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只有不到5%的活动是有意义的,其余的活动对于产品本身来讲,全部都是没有意义的。
在最初的卖方市场,同类竞争产品很少甚至没有,经营思想都会以成本主义为中心,即:在成本固定的前提下,加上企业预先设定的期望利润值,得出产品的定价,因为供不应求,所以尽管价格贵,顾客还是不得不以高价购买,此时商家所获的利润较高。后来,随着同类产品的增加,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经营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由以成本主义为中心转变为以售价主义为中心,即:在成本固定的前提下,若市场整体的售价降低时,所获得的利润也会随之减少。此时的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商家获利,在此时商家若想获得更高的利润,就必须要想办法提高产品的价值,使其区别于市面上的其他同类型产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实现差异化经营,发挥产品优势,激发顾客的购买欲,并以此提高售价,或是在售价相同的情况下,以“薄利多销”的营销手段,提高产品的销量,以此来提高销售收入,以销量的优势获得更高的利润。但如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在这个微利的时代,赚一块还不如省一块。商家应将经营思想转变为利润主义,即:当我们无法改变商品的既定售价时,商家若想维持目标的利润,就必须想办法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目标成本和费用。
成本主要由材料、人工、设备与管理等方面的费用共同组成,而材料费用是由市场调节决定的,因此要降低成本,必须要彻底消除人工、设备及管理等方面的浪费,以此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浪费存在和发生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而且一种浪费通常能够导致另外一种浪费,它不但是企业的损失,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罪恶。
大多数人会认为:我有能力生产,为什么不尽可能地多生产呢?企业能产多少产多少,想产多少产多少,可能有的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说明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非常高。但是从精益的角度看,其实不然,这种生产方式会造成大量的浪费。所以,精益生产的观念与这种鼓励大规模生产的观念是相悖的。因此,减少浪费是每一个员工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