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次的分享中,我们介绍了人才育成的相关内容——《精益人才育成与培训一样吗?》。
但在丰田中,我们认为企业所需的其实是“人财”育成,换句话说,是需要从多维度、多角度、多方面去考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人才。
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人财”该如何育成呢?
在日语中“人才”一共有四个相同的发音,也就分别对应着人的四个阶段:
首先是“人罪”,指的是在工作中,那些没有责任感,或是经常给团队找麻烦,与我们组织目标相悖的人。
我们经常把生产现场存在的很多问题归因于这些人的身上,他们就是企业的“累赘”。
其次是“人在”,这种人比较多,占到总人数的30%左右,是指生产现场那些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人。
你说他没意义,好像企业当前又需要他,你说需要他吧,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却没有什么贡献,在整个管理和推动的过程中起不到相应的价值。
再次是“人材”,这些人似乎能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企业发展做一些贡献。
但是其能力还相对欠缺,对于深层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
最后是“人财”,这是我们企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即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敢于面对和挑战,并且无论为其安排何种工作都能输出结果的人。
他们通常具有很强的自我驱动力、自我学习能力和改善创新力,是最适合企业来培养的。
企业往往在业绩不好或出现纰漏时,对“人罪”人员的20%进行调整。
但是我们从实践经验和推测来看,去掉20%的累赘之后,其空缺会被其他三个区域的人来填补,其他三个区域的人掉链子后就自然会进入这个区域,其中“人在”是最可能变成“人罪”的区域。
那么我们这四个层次的人才该如何分别培养呢?
一般来说,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四类人放到一起同时培养,但是效果不见得好。
因此我们推荐的方法是:我们把最低层的“人罪”先放到一边,把剩余三种人作为重点对象来培养。
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人罪”和“人在”两个层次的人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从而能够使“人罪”也感受到这个差距,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其进行主动改善。
管理者通常认为“人在”层的比重最大,所以会在他们身上花费大量的精力,但没有明显变化和改善的还大有人在。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使其感受到周围人整体氛围的变化,可以使其更有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人材”这一层级,给人的感觉是想要为企业做贡献的,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或是说还没有足够的能力。
对于这些人管理者可以不断地给他们一些新的课题,使其不断地挑战和锻炼自己。
最顶级的“人财”其实就算管理者不管他们,他们也会主动地不断学习和自我突破,管理者仅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留住他们,如何提供给其足够的资源和机会。
只要他们对工作价值有认同感,对企业有发自内心的归属感,他们即可在提高自己的过程中成长起来。
无论是上述何种人,其实最关键的是观察他们本身是否具备想要改变和成长的意识。
同时,企业内部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运用各种精益的工具方法,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以及可量化的工作成果,必要时还可以利用课题或专项的形式来锻炼员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