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人才盘点类专业咨询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企业管理者反馈其遇到的一些困惑,笔者在此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困惑进行归类及简要解答,以供探讨。
一、能力素质标准类
企业管理者对人才盘点常感困惑的第一类为能力素质标准类,即与人才标准的适用性、精准性等相关。
(三)能力素质的标准,定的高一些还是低一些比较合适?
能力素质代表企业的人才标准,这个人才标准既有约束,也有牵引;既看当下,也看未来。也就是说,能力素质需要既要体现出企业当前经营现状对人才的需求,也要体现出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规划对人才的期望和要求。
能力素质模型的能力素质项会设置分级,通常来说有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卓越等五级分级,或者待提升、胜任、优秀、卓越等四级分级,或者也有一些其他的分级方式。
分级,一定程度上分割了人才标准的约束与牵引。
合格/胜任及以下,通常代表了企业的用人底线,即达不到合格线或胜任线,即为不合格、不胜任,需要成长与提升。
卓越通常代表了企业的用人期望(有的企业会将优秀档作为期望档),即达到卓越线,即为优质人才,需要重用及激励侧重。
通常来说,每一项能力素质项的分级人员比例分布为:
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卓越=5-10%:30-40%:20-50%:10-20%:5-10%。或,待提升:胜任:优秀:卓越=5-15%:50-80%:10-25%:5-10%。
标准定得高或低,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表现形式表现在比例分布上,即定的标准是按多少人能归到卓越档、多少人能归到合格或胜任及以下档位来做的预期。预期卓越档比例越低、合格或胜任及以下档位比例越高,说明标准定的越高,反之越低。
第二种表现形式表现在能力素质项标准的描述,描述越多维、越细致、越具体,说明标准越高。
至于高一些还是低一些合适,影响因素主要在方向层,即企业的人才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业务战略、公司战略,以及领导者的领导风格。
(四)能力素质的标准,定得粗一些还是细一些比较合适?
粗与细没有绝对的界限,并且粗与细也不是评价能力素质模型优劣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是评价能力素质模型优劣的标准。
评价能力素质标准是否适用,关键在于是否容易理解与记忆、是否容易获得接受与认同、是否使用了企业的自有语言体系、是否能力素质项彼此之间MECE、是否融入了企业的文化理念与战略导向、是否符合领导层心意、是否看得见摸得着……等等。
所以,能力素质的标准,应该粗一些还是细一些,这并不是一个有必要深究的问题。标准的粗与细,并不是判断能力素质模型优劣的标准。不过,需要保持各能力素质项粗细的整体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