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往项目与领导者访谈中,问及团队的例会机制效果时,管理者常常感到不满意的是:很少听到不同观点或持不同意见的人据理力争坚持到底的,大家都倾向于让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保持一致,最后导致观点趋于雷同,没有新意见产生。
其实这是所谓的“羊群效应”。正因为羊群效应,很多会议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而纯粹变成浪费时间。
产生“羊群效应”的原因有三个:①因为领导的权威而刻意附和;②对自己观点不自信,害怕建议不被采纳;③看到已经讨论出了有倾向性的结论,不愿再提出其他意见,选择沉默。
那如何避免会议上的的“羊群效应”?
首先,在讨论前,收集大家的观点并共享给团队的每个人,能有效避免“羊群效应”。比如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在每次开会前,都要求团队的每个人提交备忘录,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同时还要阅读其他人的备忘录,了解其他人的想法,之后再进行讨论。
其次,与羊群效应相对,一次好的团体讨论,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是“开脑洞”——进行开放式的讨论,让每个参与者分享自己的想法。但开脑洞不是毫无目的的闲聊,这个阶段要明确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实现的目标。
第二个阶段,是“聚焦实干”——不再需要多元声音,强调在可行性的限制下,找到最佳方案。
再次,讨论时改变发言顺序。
随机安排发言次序,或让资历最浅的成员先提意见,都能避免附和领导、前辈的情况。这也提醒领导者要“少说多听”,鼓励成员分享,否则集体智慧很容易变成领导一个人的“智慧”。
最后,一个成熟的团队,应该有一些专门唱反调的人。
讨论时引入这类人参与,能有效避免团队走向极端。同时,他们的出现,会减轻其他有不同意见的人面临的压力,让他们能更轻松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类人可能不受欢迎,却是领导要保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