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成本的话题,大多数人都有基本的成本概念,就是企业的付出。但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对成本的认知也多样化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成本的考量还要考虑市场因素;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成本还需要考虑各种潜在的浪费因素等等。
那么,在制造业企业中,成本的管理如何去发挥效能呢?我认为要做好企业的成本管理,要做到三个方面。
第一,要进行动态成本数据的收集
在企业中,成本的构成因素有很多,有管理费用的分摊,有中心运营费用的分摊,有设备的消耗、设备的折旧、设备的性能下降等,有人员费用,有场地租金的费用,有物料的采购费用等等。
这些因素都是在持续变化的。同一种产品,经过不同的生产线生产,不同的工艺生产,不同的模具生产,甚至不同的人员配置,不同的时间消耗,它背后付出的成本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企业在运营中,往往会将每一种产品的成本都看作是标准值,即不考虑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所以算出的成本往往是有偏差的,积少成多就会掩盖生产过程中的隐藏浪费。
还有,企业中对成本的核算,往往是事后成本,是已经发生生产之后,通过盘点等手段得出的事后成本。对成本的核算有了,但对成本的控制不够力度。
那么动态成本数据的收集,要考虑到每一种动因的变化范围。比如,同一个工位,两个人生产和三个人生产对我们核算成本的时候要看作是两个不同的“产品”去对待。再比如,用A设备生产和用B设备生产,虽然最后产品是相同的,但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也要考虑其为两个不同的“产品”去对待。
所以,要做“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工作,将所有的动因提炼出来,并且对每一个动因的变化范围全部整理出来,形成的成本核算才是实时精准的,要对成本的数据收集有绝对的“写实”作用。
第二,要对成本进行日常的分析
有了动态的成本数据收集,就要有汇总。
对数据的汇总不能直接用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直接反馈,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要让成本数据表现出的状态显而易见,谁都看得懂。那么对数据异常,特别是成本异常的情况,也可以及时地、一目了然地看出来。
企业成本管理要及时地对成本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及时对异常的成本数据做出反馈,并根据反馈组织改善,这其实就是八大浪费消除的原动力。
第三,要对战略决策提供证据和方向
企业的成本管理,日常的数据收集和分析,都是为了维护稳定而作用的。而每季度,每年的整体成本数据分析,是有重大意义的。要对整体的数据走向进行判断,是物料成本占比高了?还是人员成本浪费多了?还是设备失修导致成本增高?等等,都要对一个长阶段的整体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判断的证据。
形成证据后有两个作用,一是要为企业高管进行下一年度的战略提供方向,我们要知道下一年重点在哪里努力!另一个是要对战略决策进行评价,要知道我们制定的战略决策从成本的角度而言,是否有意义,要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危机意识,往往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不能只为了追求机遇而忽略对风险的判断和承担。
成本管理越来越被企业重视,用精益的思想看成本,形成了上述三种作用,其实也是从写实,到分析,到决策的一个过程,整体是一个循环的也恰恰符合精益的循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