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过的很多企业,在变革的路上都遇到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问题。
有的希望降本,有的希望增效,有的希望提升品质,有的希望稳定设备,有的希望加强供应商管理,有的希望激活营销等等。
面对企业的众多问题,我首先会问到“企业能否量化现在的水平?”答案往往是不能的。如果不知道企业现状如何,那即使变革或改善成功了,又如何知道提升了多少,又如何知道是否全面提升。到最后,改善或提升的都是一些散在的点,随着时间的推进,负责维持这些点的人员也在变动,这些个点会被逐渐淹没,当初的改善将不复存在。那么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的变革是无效的,这种理念是没用的。
思考问题
当你想降本,你真的能清晰地知道企业发生的所有成本现状是多少吗?即使你知道,也是事后成本,你知道预测成本是多少吗?知道有多少资金空间供你进行更好的战略投资吗?
当你想增效,你真的清晰地知道现在的综合效率和各单元的具体效率吗?你知道哪里是最好的,哪里是最应该提升的吗?
当你想提升品质,你真的知道造成品质下滑的现状最痛点在哪里吗?又如何达到整体品质上升的趋势呢?又知道自己能提升到什么程度呢?
当你想激活营销,你真的知道你的营销现状是哪里需要激活吗?是线索不够吗?是线索转化能力不够吗?是人员态度吗?是营销技术支持不够吗?那么到底需要多少支持才够呢?
等等,都是对现状写实的结果。归根结底来讲,对现状的把控不够精细化,对执行的把控不够闭环化。
我们要对现状尽其所能地进行颗粒化细化。所有的工作或事情都是由一个个事件或一个个节点组成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还原节点,节点细分,应有尽有。
当一个信息的传输者、接收者、使用者等等,只要发生人物变化,就是一个信息的传递;当一个地点发生位移,无论远近,都代表一个动作与其他事情的关联;当一段时间,被分割开来,无论是长短,都代表一个指令的即将变化,这些都应当作为一个节点被细分出来。
当你能做到这个程度的精细化写实,无论是成本也好,质量也好,营销也好,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极其颗粒化地精细写实。而现在一直在流行的数字化,背后的数字原理,不正是如此吗?推进不下去的数字化工厂,不能归咎于软件编程不好,更多的原因是写实不够彻底。那么到底什么是“数字化”?应当被决心变革的企业家重视。
有了精细化的节点细分,就可以清晰地判断哪些节点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无价值的。凡是跟企业最初的目的有关的,就是增值的,无关的就是不增值的。那么我们的改善也好,变革也好,是不是会非常明确地知道我们应当保留什么,改变什么。同时也清晰地知道我们应当减弱什么,消除什么。
有了清晰并且全面的改善和变革方向。剩下的就是计划、执行、检查和维持它。而这就是一种管理方式。但是,依然有很多企业做不好,做不下去。为什么呢?是因为往往计划了,做了,就没有之后了。效果如何?过程是否正确?结果是否满意?是否需要调整?调整后是否需要跟踪?跟踪后是否需要再检查?等等。这些都是闭环管理。
其实闭环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管理中可以用到。更重要的是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职场人,甚至在生活中也做一个精干利索的人,是不是都应当有闭环的意识呢?知道了就要计划,计划了就要实施,实施了就要跟踪检查,检查了就要反馈,反馈了就要改正,改正了就要有计划,计划了就要有实施......这叫闭环意识。
举例:想想你组织一个会议,是不是往往只发一个邮件或口头通知一声。
好一些的公司会用系统约一个会议,然后呢?一个好的会议组织者,是不是要计划会议时间,会议流程,会议人员,会议内容。并且还要计划意外情况,要准备方案B,方案C;然后还要与参会人员确定,都共识后再发会议通知;然后在会议前进行各事项确认,并进行会议准备,并再次确认会议人员;然后要开始会议,按正常流程对过程、对结果进行记录和拨正。最后要对会议决策进行公示;然后要对公示内容进行跟踪和确认......这是一个闭环管理。所有的事,无论工作和生活,都可以拥有这种管理思想。
精细化+闭环管理,现状的精细化写实再加上闭环的实施管理,不就是精益的生产运营方式吗?这也是精益的神奇之处,从任何角度切入,只要你做到极致,都是殊途同归,从这种纯管理的角度切入,依然可以做到精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