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标准化操作是质量保证的基础。最近新易咨询顾问在部分企业做调研期间发现了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不按SOP工作。这种事情几乎每天都发生。
为什么不按SOP操作呢?为什么频率这么高?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归根结底,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记得一位日本客户曾经说过:“SOP是写给操作人员的。所有识字的人都能理解SOP。即使是清洁工也能理解”。
SOP应该从动作的开始到动作的结束。中间的每一个动作和规格都要详细说明,每一个不良现象都要有优秀产品和不良产品的照片。
在生产三菱BOSA之时,其中一个动作是员工将BOSA夹进料盘,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当时客户提出了很多问题。
比如从哪里拿BOSA?用来夹BOSA的镊子是金属还是塑料?尖口还是圆口?镊子夹住BOSA的哪个位置?
是Receptaclebody还是toholder?BOSA哪个位置不能夹?BOSA应该如何放置在盘子里?所有的问题都应该在SOP中定义。
只有详细的定义,每个员工都能理解,没有任何疑问,才能按照SOP工作。
SOP中的每一个过程、步骤和定义都应该有基础。写SOP的人不想随意定义。最基本的一点是考虑员工作业的舒适性。
在N客户验证的17个问题中,有两个是关于员工舒适性的,这表明日本客户非常关心这一点。
不久前,当我在生产部门的13线看到生产N客户M型号时,组装上下盖的员工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压合。现场的员工直接展示了他手上的水泡。压合动作看似简单,压合多台并不难,但员工每天要压合上千件商品确实很难。
每天下班前一两个小时,应该是员工觉得最累的时候。此时,商品可能不到位,质量风险也会增加。
我们的IE、ME需要去生产线观察,倾听员工的声音,为员工考虑更多。提高员工的工作舒适度有助于降低不良风险。
是按照SOP工作克服困难吗?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员工会延长这些信息的反馈吗?
在大多数情况下,员工不会主动反馈,因为他们在装配线上努力工作,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机会,更不用说主动回应问题了。
此时,我们的IPQC需要主动站起来,不仅要有发现问题的眼睛,还要有主动分析和改进的行动。
是SOP要求不当,还是员工创造的新方法更合适、更流畅?所有员工都认为这种新方法更好吗?我们应该通知IE来评估新方法的可行性和质量风险吗?
根据SOP工作,对员工来说是最常见、最简单的小事,但背后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与一线制造部门有关,还与辅助部门(品质、IE、PE、TE等)也是密切相关的。
只有各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把小事做好,才能提高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