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推行难吗?全球学习丰田的生产模式,进行精益生产已近40年,但成功的人却寥寥无几!
今天,我们来谈谈精益生产失败的主要原因。
精益生产开始时,要认真了解四个前提条件。
1、老板不热衷,不真实支持,不开展
热情、真实是什么意思?
就是一把手,关于精益生产的理念,大会讲、小会讲、吃饭讲,逢人讲;
资源: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
绩效:奖惩绩效、干部选拔、晋升与精益绩效挂钩;
在此过程中,必须参与讨论,参加精益经验分享会,亲自颁奖,亲自站台;
同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内心不嫌麻烦,内外充满热情,不两张皮。
老板必须管住阻碍精益生产的高层团队,统一思想,只有一把手才能做到。
精益生产是全过程改善,不是生产部门的事,必须动员全体员工,等等。
无论是丰田精益生产还是阿米巴经营,都是一个涉及企业整体组织文化变革的体系。
掌握企业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评价资源的公司负责人不能树立榜样,亲自学习和实践,就不可能有效地争取、动员和引导中层主管和基层主管转变预期的行为模式。
组织文化变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不能假手他人。
因此,企业高层团队,特别是最高领导,是否共同支持和亲自参与管理变革,是精益管理成功的首要前提。
这是引进、实施新流程、新体系的前提条件,国内80%精益生产管理的实施就死于此。
2、不配备专职
很多企业一把手,以为进入精益生产咨询顾问团队,心里想那是花了不少钱请来的,就照死了用!
因此,做表格、编程过程、测量时间、组织会议、与相关方沟通等一系列、大量、具体的工作,公司一人不出,全部留给顾问。
事实上,一旦咨询工作完成疏散,专职精益人员应独立承担系统运行的责任。
但是企业老板认为出人就亏了!
因此,没有人在顾问身边学习;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经验教训都在顾问身上;
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公司旁观者总是比亲自下场的顾问差很多......
当然,在老板的大力支持下,凭借顾问的优秀经验和常规实施路径,我相信精益生产将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但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顾问团队终有一别。庆祝会结束后,顾问离开时,是公司精益生产工作的噩梦之日,人走茶凉。
不到半年,看板数据就没有更新,改善提案数量日益减少,质量不高...等等,不到一年,精益生产的效果又回归死寂。
3、精益效果没有激励机制,不开展
华为有小改进大奖励的说法。
在精益发展过程中,企业应利用宣传频道、横幅、展板、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所有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公司正在开展的精益生产示范活动。
表彰精益生产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领导者,选择精益生产之星和最佳团队,通过好消息和最佳案例分析会议给予物质和精神激励,鼓励改革者,争取观望者,在企业管理方向取得胜利。
相反,如果促进精益生产,长期没有胜利的消息,负面气氛逐渐胜过改革气氛,第一批改革团队将死于成功之路,导致精益生产改革失败。
许多企业促进精益生产失败就属于这种情况,第一步不稳定,妄想一口吃成胖子。
4、绩效评估、晋升不与精益绩效挂钩,不开展
在精益生产改革的实施中,必须制定一套改进成果评价方法,可以判断谁做得好,谁贡献大,选择月度、年度改进明星、改进团队、创意领袖、5s优秀团队等,然后公开表扬。
当然,我们也应该选择落后者和阻碍者,就像华为实施IPD一样、在ISC管理体系中,任正非传出:学不好的失业,不懂的失业,不适应的失业,不作为的失业。
IPD、在ISC推动的五年里,共有100多名中高级干部被撤职,30%的员工主动或被动辞职。
可见,华为的成功不是随便就能得到的。
善于使用KPI和OKR评估工具,如开设一些示范或攻关项目作为OKR,其中开设一些KPI指标作为衡量点。
在年终绩效评价、干部晋升中增加绩效调查指标等方面,企业的所有方向都应围绕精益改善中心的工作进行,就像确保列车朝着正确的方向运行一样,而不是一个接一个。
建立适合精益变革的考核体系,实现向改善者倾斜的薪酬分配机制。
相反,如果评价和奖励违背了企业的变化方向,可能会起到负面的作用。
精益生产的实施,公司不要计算太精,最初的扔锅行为将直接决定未来的命运。
在精益生产的实施中,咨询顾问也不要霸王硬上弓。不确定好这四个条件,却开展了。不仅收不到成本,而且损害了精益生产的良好声誉:精益生产不适合中国企业,只适合日本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