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从字面上讲,有人理解为管人理事;也有人理解为管理者。这种解释认为人不能靠管理,要鼓励,所以要管好事情,通过沟通和鼓励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
无论哪种解释,都有一点很清楚,管理的对象就是人与事。
事为先
只有结果才能衡量管理的有效性。德鲁克说,测试管理者的最终尺度,也是唯一有效的尺度,是管理者的表现。
华为强调“让听到枪声的人做决定”,其背后的机制是“先做”。因为一线人员直接与客户打交道,他们对客户的需求最清楚,所以他们最适合分配后方资源。
柳传志先生提出了“以人为本”。有一次,老先生提倡的“市场路线”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但想象一下,任何企业都是先生存下来,然后才能发展。如果只有崇高的理想,生存仍然很困难,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实现我们的梦想呢?中关村曾经创办过许多企业,许多企业在行走中落后,只有柳传志先生创办的联想仍然生活得很好。
“提前”不仅追求结果,而且强调过程的务实性。
人为重
如果说“事为先”中的“事”属于重要的紧急任务,那么“人为重”中的人的培养就属于重要的不紧急任务。
在“人为重”的管理中,“人”的首要任务是开放规章制度,让人们在一定的规则下工作,这样管理就不会混乱。
制定制度并不复杂,公司内部员工很难不认真对待制度,每个人都想“逃避”制度的约束。公司制度的实施需要管理者树立榜样,管理者明确规定,使人们不敢冒险。柳传志先生为了加强会议谁迟到谁罚站的制度,他的老领导迟到了,无情地按照规则工作,他迟到了也按照规则惩罚,从长远来看,我们有遵守制度要求的习惯。
当华为从IBM引入新流程时,任正非明确提出“先僵化,再固化,再改进”。换句话说,首先要认真执行进口流程,然后在与公司实际情况磨合一段时间后慢慢优化改进。由于提出了如此明确的要求,华为内部员工不再有“公司花错钱”、“这些顾问不过尔尔”等不利于合作的想法,从而转向拥抱新的过程。
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人员培训。人类教育可分为事先教育、事中教育和事后教育。事先教育是指企业文化、规则制度、岗位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教育;事中教育,从事工作过程中的教育,针对性强,更注重实用性;后教育是指完成一件事后的复习和经验教训的分享。
事先教育、事中教育、事后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技能和认知水平,使这类人不仅能工作,而且能有效地传播知识。
“以事为先,以人为本”,简洁的地理顺应了管理中“事”与“人”的关系,既注重当下,先把事情做好,又注重未来。由于人才储备,公司充满了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