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是企业经营的永恒主题,但这个问题现在非常重要和紧迫,特别是对于进入微利时代的中国制造业。越紧张,越不能盲目,公司在降本增效的过程中不能做什么?
在成本下降管理中,公司经常出现展望未来、秋后算账、过度依赖财务、缺乏质量坚持、忽视供应商利益、追求表面时尚等现象,会削弱成本下降的效果,甚至将成本下降带入误解。在降本的过程中,公司有时渴望成功,杀鸡取卵,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对公司成本下降的误解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盲目降价,材料质量下降
盲目降低采购成本,导致原材料质量下降
一些企业片面追求采购环节成本最低,然后采购的原材料价格低廉。如果只是在采购环节,确实实实现了成本优化,但由于原材料质量差,生产环节成本增加,销售部门成本增加,客户满意度降低,总结这些问题,可以发现整个价值链的成本在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采购价格的下降,原材料出现劣质现象,造成质量事故,导致公司品牌损失,也因小失大,即所谓的“没有错误的销售,只有错误的购买。”
二、简单的降本增效
片面的成本优势被认为是简单的降本增效
大多数管理者自然会把成本理解为生产成本,把成本降低限制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别的顾虑。事实上,在传统制造业中,生产成本只是总成本的一部分,约占50-70%。技术研发、营销、消费服务等领域产生了相当大的成本,但在成本分析中却很少受到重视
三、降本增效是各环节最低成本之和
将成本下降视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最低成本
供应链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控制信息流、物流和现金流,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制作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最后通过营销网络将产品交付给消费者。一些经理认为,企业应该追求所有环节的成本最小化。供应链是由公司相互依赖的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组成的系统。成本在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作用,有时甚至暗流涌动。因此,应通过各供应链环节之间的相互协调和优化,带来降本增效的机会,追求总成本的优化。
四、减机构、简人力、减福利
将成本下降理解为大幅削减机构、精简人力、减少福利,作为改革勇气的标志
中国的企业管理通常相对广泛,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因此,加强成本管理对企业利润尤为重要。然而,降低成本的真正意义是提高以货币计量的投入产出率,而不是盲目地提高投入产出指数,也不是盲目地降低成本。但遗憾的是,许多企业的成本控制已经陷入了误解,特别是在劳动力成本管理方面。其结果只能是逆向淘汰,坏钱驱逐好钱,成为同行的人才培训基地。
五、忽视开发、研发对成本的影响
忽视产品研发、技术研发,对生产成本设计影响较大
产品设计通常考虑到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工厂生产能力、原材料成本等方面的影响。一旦成品成型,其60%的成本将被锁定。在具体操作中,只能依靠提高效率和投入产出率来降低成本,效果相当有限。
因此,公司应将成本作为降低供应链成本的首要环节,充分考虑原材料获取方便、生产工艺成熟、生产效率稳定、商品配送方便等方面的设计成本,综合考虑,使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在起跑线上取胜。
六、缺乏动态、深入分析和规划
缺乏动态和深入分析成本的角度和规划
通过对成本的动态分析,企业可以预测价值活动成本驱动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并立即采取相应的行动,使自己处于成本优势的地位。保证成本优势的持久性,避免竞争对手效仿,取决于降低成本的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产品规模和优势的系统性和专有技术成本比其他成本驱动因素更持久。通过多个价值链环节的相互作用获得的竞争优势,可以使竞争对手难以效仿,使企业保持长期的成本优势。因此,判断成本下降的效果不能局限于某个时间节点
七、降本因素分歧、交叉影响
成本下降因素之间的矛盾和交叉影响
当公司降本增效时,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和事先规划,往往会以相互矛盾的方式降低不同环节的成本。他们试图增加市场份额,从规模效应中受益,但生产各种规格的产品,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规模效应。他们把工厂设在靠近消费者的地方,以节省运输成本,但由于产量分散,生产成本增加。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关于“中国制造”的话题自然持续了很长时间。目前,高端制造业已经获得了中国的政策倾斜,依靠自己的工业基础,可以说具有充分的潜力和快速增长。低端制造业缺乏技术、品牌和市场地位,在竞争中,生存困难,低端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的主体,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前提下,如何基于自身优势,绕过缺点,通过高效资源整合,突破竞争,通过降低成本,获得竞争利润,为下一步发展创造机会,是我们一直在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精益赋能篇即将开班《4+1企业年度组织赋能系列大课》_新易咨询_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企业管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