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身所具备的生存能力、发展潜力、创新功力等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条件。政府和社会的政策性扶持、救济固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但企业自身不断练好内功、强筋壮骨才是克服一切困难、谋求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切实发挥纾困惠企政策的积极作用,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落实 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引导企业练好内功,并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国内疫情时有散发,文化和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仍面临较大的运营困难和不确定性,需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共克时艰。同时也需要文化和旅游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充分利用好国家和各级政府扶持政策的同时,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走出困境。
首先,在疫情仍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文化和旅游企业要做好长期打算,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以打持久战的心态和精神努力维持企业正常运营。受境外输入影响,国内局部性疫情散发时有发生,并直接影响国内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的恢复速度和节奏。在市场被压抑、现金流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有足够的储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维持平稳运营,包括降低成本、压缩支出、关闭部分场馆和设施、设备等。同时,要认真研究、充分用好用足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出台的各类纾困惠企政策,获得更多、更大的外部支持,通过多种手段,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维护员工合理合法利益。
其次,充分利用经营淡季,开展经营管理和业务培训,形成“旺工淡学”机制,不断提升企业素质、员工技能和创新能力,积蓄发展动能。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市场低迷、员工闲置、收入减少往往会造成企业员大量流失。因此,利用经营淡季开展系统、实用、有利于提升员工素质和技能的专业培训活动,既能够稳定员工队伍,又有利于提高员工管理、服务的能力水平,为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积蓄能量。越是在困难的时候,企业越要增强信心,并通过培训、教育、活动组织等途径将发展的信心传递给员工。“旺工淡学”应成为企业进行季节性自我调剂的一种常态化机制。
再次,进一步提升企业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水平和智慧化水平,有效提升企业生产和服务能力。互联网、物联网、移动终端、大数据、智能制造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众多产业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而当前在旅游产业和旅游企业中的有效应用还很不均衡。现代服务业的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等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许多传统的旅游细分行业,包括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水平还不高,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服务能力的提升和企业的创新发展空间。因此,传统文化和旅游企业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拓展设备应用场景、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支撑企业未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最后,加强企业自身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提升创新能力和管理效益。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是需要不断完善、改进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可以利用经营淡季对企业自身进行系统性的“自查自检”,诊断问题和不足,以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改进业务流程、提升创新能力,让企业强身壮骨,让管理和服务更出效益。
总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政府、社区、市场等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共同支撑。从本质上说,企业自身所具备的生存能力、发展潜力、创新功力等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条件。政府和社会的政策性扶持、救济固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但企业自身不断练好内功、强筋壮骨才是克服一切困难、谋求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