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今上半年先后走访了近10家制造业企业,进行精益管理咨询调研。
这些企业分属板材、机械、化工、木业等多个行业,普遍都面临着订单不足、利润下滑的情况,因此产生了精益管理的需求。
但是对于为什么精益管理能够帮助自己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老板们并没有很清晰的认知,大多只是听说有这样一个东西,很多大公司都做过,效果挺好,所以我们也想试试。
那么精益管理为什么能够帮助企业呢?
我们需要追溯一下精益管理的起源。
众所周知,精益管理起源于二战后的日本丰田汽车。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优秀的管理体系,不是起源于更发达的美国、更务实的德国这样的汽车制造强国呢?
这主要是归因于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的经济环境影响。
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其国内经济遭受了致命的打击,国民的购买力普遍较低;战争造成人口和购买力都下降,使得日本国内的汽车消费市场有限;而日本的地理环境,使得其对于汽车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以上这些特点,使得原有的以福特汽车流水线式的大规模生产不适用于日本国内市场。丰田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实践。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在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中,丰田汽车公司出色的表现引起了美国汽车行业的关注。
经过长期的研究,美国“国际汽车计划”组织系统总结、归纳了丰田的经验、体系,提出了精益生产的概念。
从精益管理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出,精益管理最初是为了应对有限的市场、较低的销售价格、多样化的需求等问题而进行的管理实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快速转化为买方市场,而买方市场的种种特点与精益管理诞生的背景高度相符,这也使得精益管理在八十年代末提出后,快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台湾、广东等较早开放地区的企业,更早地接触到了全球竞争,也更早地接触了精益管理,使得精益管理在这些地区推行的较早。
而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大部分企业,受惠于国内巨大的市场和人口红利,在粗放式的管理下,仍然能够获得不错的利润,从而使得管理提升的内部动力不足。
至今,国内尤其是北方的大部分企业,仍然对精益管理毫无认知。
但是目前,我国正在经历巨大的转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口下降、老龄化加剧,使得人口红利几近消失;经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新增的年轻劳动者不再仅仅为生存而工作;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丰富的生活也让消费者对商品提出了更多个性化的需求……这些都对国内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提出了变革要求。
而近三年的疫情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变革的紧迫性。由于疫情限制,企业订单下降,造成消费者收入下降,使得国内的消费不足,导致需求不足,反过来又使得企业订单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167.4亿元,同比下降21.4%,其中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0207.6亿元,同比下降29.4%。
观察国内的经济环境,我们会发现与精益管理诞生的环境有较高的相似性。因此,我们相信,精益管理是切实可以帮助我们的企业,尤其是帮助制造业“修炼内功”,逆势发展的有效管理体系。
当然,我国也有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自身特点,这需要我们在精益管理的实践中,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照本宣科,不生搬硬套,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打造我们自己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精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