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多年的咨询服务中,经历过很多不同类型的企业,深刻感受到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在上演这“商业牌局”。
就如同大家在网上看到的段子,打球给领导让球一样,既要斗智斗勇还不能“露馅”。那么牌局间上下游公司其实是在互相试探底线,企业内部上下游也在各显神通,即部门内和客户之间或者跨部门间的“深度保护”+“来回拉扯”。
事实上管理与组织发展就像打牌,高手既要看自己手里的牌,还得猜准对手的套路,管理者也需要懂“博弈论”,这是一门研究策略互动的学问,也是让我们要思考如何在复杂局面里做出聪明、正确的决策。
一、管理公司想要达成战略目标,公司的博弈本质上就像同时打德州扑克+掼蛋,可能既有对手也有队友
1. 别只顾自己出牌
当年滴滴和快的打补贴大战,两家疯狂烧钱抢用户,最后发现谁都赚不到钱。这就像“囚徒困境”:如果双方都选择合作(停止补贴),整个行业都受益。
当然这里还有2-10个网约车平台在虎视眈眈,所以都想快速成为头部,试想如果总想着坑对方(偷偷加补贴),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事实上就以青岛为例,据相关数据信息来看,就有90家网约车平台,全国截止24年也有339家之多,所以管理者得学会预判对手动作,必要时主动示好停战,核心目标达成才是王道。
2. 学会“战略性认输”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美团当年做团购时是怎么做的,他们发现三、四线城市打不过地头蛇,于是干脆开放平台让本地商家入驻。
这招“把对手变队友”,当改变策略无法获得更大利益时,就需要建立新规则,有时候退一步,反而能盘活整局棋。
现在京东即将入驻外卖赛道,这里面又是一轮新的博弈,京东发布的入驻外卖赛道说要给外卖员要交五险一金,以及关注实体商家等等。
我们需要从“差异化博弈”层面思考,能不能不要在红海中挣得头破血流,要思考如何在必要性大市场的红海中寻找到蓝海。当电商几大巨头都在卷价格战时,或许换个战场可以成为增量的上策。
二、带团队要像玩狼人杀,不仅是角色分析,还得识别真假信息
1. 信息透明是把双刃剑
很多企业有总经理公开信箱、有官网举报平台,实名制信息准确但投诉成本大,非实名制信息容易失真且检索成本大。
当一旦完全公开例如当着全员的面来一个互相复盘改善会,往往就听不到真正批评的声音和自我批评的声音了。
从咨询的角度来讲,信息共享是能促进小模块高效合作的基础,但过度扩大透明化反而会触发防御心理。
好的管理者就像狼人杀游戏里的上帝,既要让大家能够听到必要的信息,又要组织纪律没有偏袒,有的时候人数不足时还得控制底牌中各个角色的数量。
2. 构建团队必需的“激励”
笔者服务的一家餐饮公司,现在用ABC三个等级来对门店进行指标性考核,员工的绩效和客户好评、产品、服务、环境、卫生直接挂钩。
为什么这家餐饮公司可以做的有潜力且做的好,是因为保证了员工个人利益和集体目标一致,这样就不用盯着员工干活,他们自己就会找机会“加分”。
如果一定要给激励建设一些建议,那就是在设定游戏规则的时候想清楚,这样会比天天喊口号管用十倍。
三、管理企业要有博弈的哲学
有时候“喂牌”更赚钱——合作博弈
前两天笔者去听了一节课,其中讲到了特斯拉2014年想要进驻国内市场的案例,特斯拉公开了所有电动车专利,看似在做慈善,实则是想拉更多人入局新能源行业。
这就是博弈的哲学,就像打牌一样故意给下家喂牌,把市场蛋糕做大后,制定规则的人反而成了最大赢家。管理团队也好、经营客户也好,先帮别人赚钱,自己才能赚更多。
管理博弈的三部曲说到底想跟大家分享:企业经营管理是场大型的真人策略游戏,你我千万别把博弈论变成教人玩心眼,玩合纵连横。希望各位企业经营者或者管理者都能明白:每个决策都会引发连锁反应,精英玩家既要算清眼前的得失,更要看透全局的变化。
当你下次遇到难题时,不妨思考这三招破局:预判对手下一步;设计共赢游戏规则;关键时刻换牌桌。记住,商场上、企业中都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远的利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