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生产企业咨询实践中,制造企业生产组长经常问的问题无非是效率、质量、成本等话题,这三者本身就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现在,根据近年来厂家合理化生产的经验,简单谈谈生产组长如何高效提升生产效率。
生产率是衡量企业经营要素(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尺度,即在材料、劳动力和生产设施上花费相同的成本,能生产多少商品。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一、解决瓶颈生产过程
众所周知,均衡是生产进度的重要保证。在100个环节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效率低下,99个环节的努力可能无法解决落后进度的问题。因此,把握瓶颈过程的生产节奏,不断改善,是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法宝。
处理旧瓶颈,产生新瓶颈,不断清除瓶颈,不断推进组合优化,实现提高生产效率。
那么,如何有效地消除瓶颈过程呢?消除瓶颈的五个步骤:
1、找到系统瓶颈;
2、决定如何挖掘瓶颈的潜力;
3、给予瓶颈最好的资源支持;
4、松开瓶颈(绕开、替代、外包);
5、如果第四步打破了原来的瓶颈,那就回到第一步,不断改善,重新寻找新的瓶颈。
二、实施绩效、计件工资
管理就是利益分配,分配好就是双赢。笔者去过一家有数万人的企业。他们公司有10多名IE工程师。他们每天都在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但效率无法提高。笔者的说法很简单,“现场效率的提高不是牺牲员工的利益来实现公司的利益,这样的改善注定会失败”。意思是:“IE工程师正在研究如何让员工做得更快更好,但员工做得更快更好相对来说更难。如果员工工资不涨,他肯定不会这么做”。
事实上,生产管理最宝贵的财富是员工,员工的核心是激励,激励的重点是满足员工的需求。
生产现场作业部分必须采用计件制度。它可以激励员工多劳多得,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现场的工作效率,确保装配线不需要材料,切断材料,降低成本。
当然,实施计件工资,要重点解决以下六个问题:
1、不良品返修;
2、补制数量;
3、新员工培训;
4、计件单价核算;
5、标准产能的合理化;
6、生产线主管分工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目前,企业的经营管理形式不适合计件工资的实施。在某些岗位上,如果明确作业现场的秩序,改善工作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步骤,或使必要的操作以最快、更安全、最舒适的方式完成),就必须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产率,实施绩效工资制度
1、考核项目;
2、计算方法;
3、项目内涵;
4、目标权重;
5、项目配分;
6、评分规则;
7、信息来源;
8、考核周期;
9、配备奖金金额。
三、鼓励员工进行自检和互查
在生产管理中,一般来说,只要质量高,效率自然就很高。不良产品的维修通常会影响效率的三倍以上。在过去的生产合理化咨询中,发现一般企业花费大量资源做好第一、第二、全面检查、专项检查,但忽视了员工的自检和相互检查。
每个人都知道“质量是制造出来的”的道理,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执行。我们的做法有两点:
员工自检,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
1、“确定上道工序零件的加工质量”;
2、“确定加工工艺的技术、工艺标准和质量”;
3、“确定交付到下道工序的完成质量”。
员工互查一般有两个质量控制原则:
第一原则是:当第一道工序为第二道工序提供产品时,如果第二道工序检测到不良商品,如提供10个产品,第二道工序检测到9个合格,1个不合格,那么第二道工序有权对上游工序进行索赔。这里的索赔指数相当惊人,几何数增加。
第二原则是:在第一道工序向第二道工序提供产品后,如果第二道工序没有检测到存储的不良产品,并流入第三道工序,第三道工序将扣除第二道工序的奖金。
通过设计一系列制度,让员工做好自检和互查,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还可以大大削减质量检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