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复工之后,很多人又陷入了找工作的漩涡,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就业难,找不到工作的情况频发,“啃老”的现象也变得并不稀奇。
但其实不仅仅是年轻人,久经职场的老员工也在遭遇同样的问题,在之前的调研中我们发现,68%的职场人士在换岗三年内出现了新的职业困惑,所以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困惑的不仅是年轻人,一些职场老人也有同样的困惑。
所以今天笔者想要和正在经历这些的小伙伴探讨一下如何明确自我认知,做好职场中的职业规划。
1、职业规划:从自我定位开始
多数人职业迷茫的根源在于将职业规划等同于外部适配:研究行业趋势、分析岗位需求、计算薪资涨幅,却忽视了对主体性的认知,也就是对自我本身的认知。
就像GPS,当你输入了目的地,并确定了当前的位置,它就能为你输出最佳的路径。所以,当我们要做职业规划,必须始于自我定位。那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可以问问自己,“做什么事让你有成就感?”(比如帮人解决问题、设计漂亮的东西)或者,“你绝对不能接受的工作条件是什么?”(比如天天加班、没有学习机会),比如小王发现自己喜欢教别人用软件,但讨厌重复填表格,于是转行做了咨询。
其次,也可以问问身边的人,“你觉得我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我在什么情况下看起来最有干劲?”,通过同事对你的看法,你也会对自己有一定的认知,比如,同事说你“总能发现新机会”,那我们可以思考未来我是不是可能适合做市场/策划类工作。
2、绘制你的职业地图
当我们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知后,也就是清楚我们现在的位置之后,就要开始设定我们的目的地了。
而我们在设定目标时,一般会遵循“渐进明晰”原则,并分阶段推进,所以每个阶段的设置一定得是具体、可量化、可实现的里程碑。
假如你未来2年要从部门主管成为部门经理,在这个大目标下,你每年都要能帮经理分担一些更重的任务。
同时,目标设定时可以采用“五问法”进行层层追问:为什么这个目标重要?实现后能带来什么?这些收获为什么关键?只有这样,你的方向才会更明确。
而在这里面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点,那就是目标不是唯一且不变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时刻关注自己的状态以及大方向的变动,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调整,以确保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这样每走一步也会更有信心。
所以,职业规划就像在玩迷宫游戏,与其站在入口纠结路线,不如先走几步看看,在不确定性中走出最具确定性的发展轨迹。
然后你会发现职业规划的本质,就是一场永不停息的自我发现之旅。而它也不是一个一次性的任务,而是在通过不断认识自己、尝试调整中,慢慢找到让你既能成长又感到舒服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