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现场,任何一个作业都会增加企业成本,人力劳动增加人员成本,设备开动耗费燃动费用。那么要想产品盈利更多,就必须保证这些动作在产生成本的同时为产品提供附加价值。
何为附加价值?
我们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当向供应端下达产品采购需求时,采购的费用越接近产品本身的费用越好。
也就是说客户想要付出的成本仅仅在这个产品本身上,它不会关心你在制造过程中出现了多少不良,有多少库存积压,只会关心付出的费用与到手的产品质量、数量是否符合预期。
所以对产品有附加价值的作业其实就是能够改变产品形态的加工作业。
按照是否为产品提供附加价值,作业可以分为三大类:
a. 有附加价值的作业;
b. 没有附加价值但必须进行的作业;
c. 没有附加价值的浪费作业。
按照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作业类型,我们可以把作业分为以下五类:
1. 加工;
2. 搬运/移动;
3. 等待;
4. 存储;
5. 检查。
这里大家很容易发现,两种不同逻辑分解出来的作业类型是可以一一对应的。
a---1
b---2
c---3、4、5
那么作业是否增值就一目了然了,我们需要做的是消除C类型的作业,不断提高b类型作业的效率。那么有附加价值作业的比例就会越来越高,也就代表付出的成本会获得相应的利润,这样产品的盈利就会不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