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总是遇到不可避免的问题时,下定决心开展组织变革,或者打着组织变革的旗号做一些他们希望改变现状的事情。然而,许多企业的组织变革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而是成为一种正式的折腾,也给员工带来了强烈的不安全感。
要摆脱这一困境,企业领导者必须正确认识如何做出“好的改变”。他们至少应该理解两点:
一、仅仅依靠外力并不能促进组织中有价值的变化
纵观全球,许多企业的变化是引入一些新的系统或新模式(如数字建设、渠道变化、组织结构变革等)。并不是说这些“新”项目没用,而是新事物没有解决旧问题,只是在原来的问题上加了一顶“帽子”,表面上是新的,但活力没有增加,甚至可能因为新旧差异而带来更多的问题。
二、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人
改变意味着“换血”,但我们看到的事实是,我们改变了几个“领头羊”,引入了新的“狼”,但并没有改变所有员工的工作氛围。我们会想办法适应新的“狼”工作要求,但他们没有改变,甚至公司决策者自己也没有改变,这样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改变文化。
好的改变不是引入潮流的方式,也不是改变几个关键人物,不是被迫“改变”,是形成好的改变文化,是领导者和组织骨干意识到他们需要改变,事情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会真正拥抱新的模式和体系。
笔者看到很多企业的变化都在蓬勃发展,却发展成了上下不动的局面,因为他们太想依靠新的“形式”,而不是脚踏实地的把事情做好,营造做好事的氛围。都知道,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能力。无论你用什么制度来管理他们,他们都能做出响应,但实际上他们在做以前的事情。
建议:
三、找到什么应该改变,什么应该不变
为什么一些组织的变革会变得混乱,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什么应该及时改变,什么应该永远不变。缺乏这一点,在采用新的变革方向时很容易逆转,特别是现在许多管理者喜欢“借”成功企业的方式,但却迷失了自己。
这方面的失败案例数不胜数。比如为了向某个企业学习,大量引进了该公司“运营”的人才,在企业中创造了“原人无用”、“只要XX的方法好”等氛围,也许新手的新方法真的可用,也许老年人的旧方法真的需要改变,但从一开始就反对,甚至导致新手问题,影响组织的原始优势,结果好的没用,却竞相贡献“坏”的一面。
四、重新定义关键工作标准,寻找平庸与卓越的表现
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似乎一切都有流程、决策制度、交付标准,但实际上远远不够,因为没有发展目标和环境的变化来检查关键工作标准是否该变,甚至只定义要做什么,但没有“做什么”的概念。
管理者总是要求团队成员在提高目标后取得更高的成绩,但这只是一个要求。我们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改变(就像告诉一个小学生要更加努力才能更好,但他不知道努力的标准是什么,所以家长要不断监控,或者只能在拿到考试成绩后补习)。
大多数管理者都陷入了这样的误解,认为员工应该知道什么是符合新目标的工作标准,这实际上并不清楚,这应该是一种重要的管理行为:
●重新定义关键工作及其交付标准,围绕新的目标和环境变化的需要;
●明确指出什么表现是平庸的,即使在过去也可以算是高质量;
●对优秀标准的定义是大多数企业所缺乏的作业;
管理者要变革高绩效的秘诀之一:一些优秀的人可以不断挑战更高的普通工作标准,承担更多新的关键工作,然后带动其他成员提高他们的工作标准和交付。
五、把“不变”的痛点传递给大家
只有认知是远远不够的。许多组织的变革停留在管理层,甚至只是在高层,但在中层和基层的眼中,这只是“上面的折腾”,组织中的每个人都不在一根绳子上。
改变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获得竞争,它就像一个有机体,需要每个组织(器官、关节、神经网络等)主动改变并相互适应,否则当有机体发生危机时,每个组成部分都不能独立生存。
要弄清楚一系列问题:
●高层需要改变什么?管理层需要改变什么?员工还需要改变什么?
●变,是为了实现什么样的场景?在变“好”的场景中,每个人都在哪里?
●如果不变,按照现有的方式继续下去,会有什么样的痛苦?
●痛,要分为得不到的痛和失去现有的痛,那么,分别是什么呢?
●不能受到“不变之痛”影响的人,不应在这个组织结构中。
组织变革最重要的基础是如何让团队做好工作。这种“好”是动态迭代的。这种“好”意味着知道吸收什么新东西,放弃什么旧东西,保留什么。这种“好”意味着他们知道什么是“坏”。
否则,组织变革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游戏,对大多数人的折腾,对组织活力的损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