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听精益生产老师讲生产规划和控制,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一定”:
首先,一定要谈平衡
其次,一定不要谈物料需求
然而,在现场场景中,恰恰相反:
1、均衡化99%的公司不注意,自然觉得变化是肯定的,如何应对变化才是重点。
2、我们必须非常关注材料的需求,尤其是在总成部分的情况下,大约70%的时间花在物料的协调上。无论是委外件和外购件的控制,甚至是自制件的同步控制,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呢?
事实上,这与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有关。
丰田是供应链的连锁所有者,有自然的决策权。需求信息可以通过4SCRM系统获取,并进行平准化。此外,丰田拥有非常先进的内部生产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
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二次配套、三次配套供应商,恐怕没有那么多便利的条件。
那么,二次配套、三次配套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如何驱动生产呢?
如何成为国内商用车、乘用车、摩托车配套机械零部件制造企业,其生产驱动形式非常独特:
首先,没有主要的生产计划,就是预测直接驱动采购,驱动生产。
其次,任务优先以日、两日、周的形式定义。
每日滚动计划冻结任务,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具体做法如下:
1、每月20-25日,业务部门编制45天(7-8周)的销售预测计划
2、业务部门滚动模式,以两天出货、周出货需求发放优先任务
3、计划部门已经销售预测月销售预测月销售预测二天/周MRP计算,下发长期采购材料
4、根据月度销售计划,计划部门分析生产能力(特别是机械加工),确定每月平衡生产品种,相应锁定机器继续生产。
5、根据第二天和每周的计划,计划部门实时调整生产顺序,制定操作计划,以确保对第二天和每周的交货需求的敏捷和软响应。
从以上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生产规划有两种方式:均衡型、响应型。
2、均衡计划,中长期,有些通过S&OP均衡,有些通过主要生产计划(通常是月度计划调整)。
3、响应计划一般由预测驱动,订单交付,需求计划直接驱动采购和操作。缺乏平衡的必要环节。
因此,生产规划部分必须与具体需求场景相结合,不能直接去应用丰田的方式。
因为,需求场景的差异太大了。